在工廠加工過程中,鋁合金壓鑄件需要進行熱處理,熱處理有許多注意事項。
一要控制其加熱溫度恰到好處,二要保證其保溫時間,不能冷卻過快。
對此類壓鑄件進行處理時,應注意保持其尺寸穩定,以達到良好的效果。
退火:將鋁合金鑄件加熱到較高的溫度,一般在300℃左右,保溫一定時間,然后隨爐冷卻到室溫的過程稱為退火。
在退火過程中,固溶體分解,di二相粒子聚集,可以消除鑄件的內應力,穩定鑄件尺寸,減少變形,增加鑄件的塑性。
固溶處理將鑄件加熱到盡可能高的溫度,接近共晶熔點,在這個溫度下保持足夠長的時間,然后迅速冷卻,使強化成分溶解到有限的程度。這種高溫狀態是固定的,并且保持在室溫下。這個過程叫做固溶處理,可以提高鑄件的強度和塑性,提高合金的耐腐蝕性。溶液處理的效果主要取決于以下三個因素。
保溫時間:取決于鑄件的類型、成分、顯微組織、鑄造方法、形狀、壁厚等因素的溶解速率。
冷卻速度:淬火時鑄件的冷卻速度越大,從高溫下保存的固溶體過飽和度越高,使鑄件具有更高的機械性能,但內應力越大,鑄件變形的可能性越大。冷卻速度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熱容量、導熱率、蒸發潛熱和粘度的冷卻介質來改變。為了獲得低內應力,鑄件可以在熱介質(沸水、熱油或熔鹽)中冷卻。
固溶處理:溫度越高,強化元素溶解速度越快,強化效果越好。加熱溫度的上限一般低于合金的初始過熱溫度,加熱溫度的下限應使加熱成分盡可能溶解成固溶體。為了獲得固溶強化效果,但不方便燒合金,有時采用分級加熱的方法,即溫度保持在低熔點的共晶溫度,使成分擴散溶解后不存在低熔點的共晶溫度。
再加熱至高溫保溫淬火,在固溶處理時,還應注意加熱速度不能過快,以免鋁合金鑄件變形和局部聚集的低熔點組織熔化造成過熱。
為了避免合金元素的擴散和沉淀,降低合金性能,固溶熱處理的應變-火傳遞時間應盡量短,一般不超過15s。